呼吸监测
呼吸系统由鼻、喉、气管树和肺组成,由呼吸中枢的控制,在呼吸肌和循环系统辅助下,由外界吸入氧气,排出体内产生的CO2,以维持机体的呼吸功能。
每次呼吸的次数称呼吸率,每次吸入或排出的气量称潮气量,二者乘积即为分钟通气量。
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肺部与氧结合,被运送至全身各处,供组织利用,并把组织产生的CO2运到肺排出体外。氧的运输和消耗不仅取决于氧的量,还与循环状况、血红蛋白质和量等因素有关。因此,普通监护仪只监测呼吸率,还需同时结合呼吸机(麻醉机)、SpO2、PetCO2以及血气的结果评价通气和氧合功能。
1.呼吸的重要参数的正常范围
呼吸率:每分钟呼吸的次数。
不同年龄的呼吸率
年龄呼吸率
新生儿 44-40
<1岁 40-32
1-3岁 32-24
4-7岁 24-20
8-12岁 20-18
13-18岁 20-16
成人 20-12
小儿呼吸率计算公式
<1岁,呼吸率=40-月龄,2-12岁,呼吸率=30-岁数
潮气量(VT)
潮气量(VT):平静呼吸时,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。
潮气量正常值:成年人: 400-600ml/次
8-10ml/kg,小儿主要根据体重计算
SpO295-100%
PetCO2 35-45mmHg
PaO2 80-100 mmHg (呼吸空气)
2. 用监护仪呼吸监测
呼吸过程中胸廓的运动引起身体电阻变化,把阻抗值的变化进行描记就是呼吸的动态波形,并根据此计算呼吸率。即可获得呼吸波形和呼吸率。
监测步骤
在人体,电极按下图放置,能够获得较好的呼吸波形和呼吸率。如果放置在腕部监测效果不如放置在前胸的锁骨下部。
导联选I或II导可 获得最佳呼吸波,选择I 导测量呼吸时,应水平安放RA 和LA 电极;选择II导测量呼吸时,应对角安放RA 和LL 电极。
屏幕显示
在波形区显示呼吸波形,“RESP”为波形名称,II提示波形来源于II导联;X2为波形增益。点按它们可以更改或设置。
阻抗呼吸监测,易受干扰。影响心电监测的因素同样会影响阻抗法呼吸监测,尤其手术时胸和腹部的操作极易干扰,对波形和数值影响较大。
因此,对非机械通气病人,除此以外,必须依靠SpO2和对呼吸的一般观察,实施呼吸管理。而在人工通气时,首先根据麻醉机或呼吸机上的呼吸参数,结合SpO2、PetCO2以及血气的结果评价通气和氧合功能,实施呼吸管理。
3.呼吸一般观察
3.1.呼吸率改变临床意义
呼吸率降低
中枢性疾病
外伤
脑水肿
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、中毒
斯-陈氏呼吸
危重疾病终末期
呼吸率增加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兴奋;
缺氧
休克
疼痛
发热
贫血
运动
3.2.节律
正常:节律规律,吸呼转换自然平滑
吸:呼=1:2
节律改变
哮喘
施-陈氏呼吸
遗忘呼吸(阿片类尤其芬太尼的作用)
3.3.方式
正常:成年男性以腹式,成年女性、小儿和老人以胸式呼吸方式为主
呼吸平静,胸腹运动协调,不动用辅助呼吸肌
改变时,见于呼吸道梗阻和哮喘等
动用辅助呼吸肌
呼吸费力
鼻翼搧动
张口呼吸
三凹征
端坐呼吸
3.4.声音(听诊)
正常:呼吸音清晰,靠近时络能听见,均匀
异常:
两侧不对称或一侧消失见于肺不张
鼾声见于舌后坠、上呼吸道梗阻等
噪音提示气管或口腔有分泌物
罗音提示肺部炎症或肺水肿
哮鸣见于哮喘
喉鸣见于喉痉孪
无呼吸音见于呼吸停止
3.5.颜色
正常:口唇、黏膜、甲床颜色鲜亮,微红
异常:
紫色、暗淡:缺氧
苍白:贫血或低血压,严重者即使缺氧也不出现紫绀
3.6.呼吸强度
正常:强度适中
异常:强度增加见于激动、发热、疼痛、呼吸困难等
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
4.通气功能
4.1.呼吸率:每分钟呼吸的次数。
不同年龄的呼吸率
年龄呼吸率
新生儿 44-40
<1岁 40-32
1-3岁 32-24
4-7岁 24-20
8-12岁 20-18
13-18岁 20-16
成人 20-12
小儿呼吸率计算公式
<1岁,呼吸率=40-月龄,2-12岁,呼吸率=30-岁数
呼吸率改变的临床意义:
呼吸率降低
中枢性疾病
外伤
脑水肿
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、中毒
斯-陈氏呼吸
危重疾病终末期
呼吸率增加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兴奋;
缺氧
休克
疼痛
发热
贫血
运动
4.2.潮气量(VT)
潮气量(VT):平静呼吸时,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。
潮气量正常值:成年人: 400-600ml
8-10ml/kg
潮气量改变的临床意义:
潮气量降低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
肺本身疾病或损伤
呼吸肌麻痹
外周性限制
潮气量增加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兴奋
缺氧
发热
疼痛
贫血
运动
4.3.死腔量
死腔量(VD): 不参与气体交换的那部分通气量。
成人死腔量正常值: 150ml
2ml/kg
计算公式:
PaCO2-PeCO2
VD =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× VT
PaCO2
PaCO2为动脉CO2分压
PeCO2为呼气末CO2分压
VT为潮气量
死腔换气率(%) 0.2-0.4
VD/VT =死腔量/潮气量 ×100
VD/VT = 33+年龄/3
死腔量改变临床意义:
VD增加,见于肺组织有通气无灌注或少灌注的情况
肺栓塞
休克
严重低血压
肺功能不全
肺不张
4.4.分钟通气量
分钟通气量(VE):既每分钟的通气量。
成人分钟通气量正常值4-6 l/min
90-100ml/kg/min
公式1: VE=RR × VT
公式2: VE=VA + VD
RR为呼吸率
VT为潮气量
成人有效肺泡通气量(VA) 3-5 l/min
公式1:VA=RR × (VT-VD)
公式2:VA=K × VCO2/PaCO2
K=VT/(VT-VD)
VCO2为CO2排出量
PaCO2动脉CO2分压
分钟通气量临床意义:
分钟通气量降低(通气不足)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;
肺本身疾病或损伤
呼吸肌麻痹
外周性限制
呼吸机设置问题
分钟通气量增加(通气过度)
中枢性疾病和/或药物引起的呼吸兴奋
缺氧
发热
疼痛
贫血
运动
死腔量增加时,有效肺泡通气量降低
呼吸机设置问题
5.氧合功能(超出监护仪监测范畴,但是临床呼吸监测和评估非常实用知识和公式,供参考)
5.1. 通气/血流比(VA/Q)或通气/灌注
肺的血容量
呼气时占全身血容量6%
吸气时占全身血容量8-12%
肺血流量(Q):每分钟流经肺的血量,成人Q正常值: 4-8L/min(近似心输出量)
公式:肺血流量=(肺动脉压-肺静脉压)/肺血管阻力
通气/血流比(VA/Q):肺通气和心脏灌注相匹配的比率,成人正常值0.8.
临床意义:
肺内分流:不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心输出量,正常分流量<4%。
比例失调:既肺泡通气充分而肺灌注不充分或肺泡通气不充分/肺灌注充分,发生于肺栓塞及下列类似情况:
低氧血症时,肺血管收缩,肺血流量减少
高碳酸血症时,肺血管收缩,肺血流量减少
交感神经兴奋时肺血管收缩,肺血流量减少
副交感神经兴奋,肺血管扩张,肺血流量增加
5.2.氧饱和度
动脉氧饱和度(SaO2):正常值 SaO2 95-100%
混合静脉氧饱和度(SvO2):正常值 SvO2 65-85%
脉搏氧饱和度(SpO2):正常值 SpO2 95-100%
氧饱和度改变临床意义:
SO2取决于PO2、氧离解曲线、血红蛋白功能和酸碱状况等因素。
SO2降低
缺氧和组织低灌注
呼吸抑制(中枢性和药物性)
呼吸道梗阻
外周性呼吸限制
肺本身疾病和损伤
心功能不全
心包填塞
严重组织灌注不足
严重贫血
血液严重稀释
变性血红蛋白
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血症
高龄老人
SVO2反映引流于组织的静脉血液平均氧饱和度,了解组织灌注和氧合状况。
SVO2增高
正在使用高浓度氧通气
高压氧治疗
外周氧提取障碍等。
SaO2值仅反映饱和的血红蛋白,不能反映氧含量,血红蛋白低的病人SaO2可能100%,但病人仍感气短。
5.3.氧分压
动脉氧分压(PaO2),正常值: 80-100mmHg
年龄校正的动脉氧分压,PaO2 = 100-1/3 × 年龄(mmHg)
PacO2 = 13.6-0.045 × 年龄(kPa)
静脉氧分压(PvO2),正常值:40mmHg
混合静脉氧分压(PvO2),正常值:40mmHg
肺泡氧分压(PAO2),正常值:吸入空气100mmHg,吸入纯氧650mmHg
PAO2=PiO2-PaCO2 × 1/R
PiO2吸入氧分压
PaCO2动脉CO2分压
R为呼吸商,R=0.8
肺泡-动脉氧分压差
A-aDO2或P(A-a)O2=PAO2-PaO2
吸入空气 3-16mmHg
吸入纯氧 25-65mmHg
年龄校正的A-aDO2=2+年龄/5
PaO2/FiO2
PaO2/FiO2>400
呼吸指数(RI)
RI= A-aDO2/PaO2
临床意义:
a. PaO2降低见于缺氧和通气不足,如呼吸抑制(中枢性和药物性)、呼吸道梗阻、外周性呼吸限制、肺本身疾病和损伤、心功能不全、心包填塞、严重组织灌注不足、严重贫血、血液严重稀释、变性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血症等
b. PaO2/FiO2 是了解分流的或静脉混杂的指标,较A-aDO2计算简单,PaO2/FiO2<300提示明显肺内分流,Qs/Qt至少15%。
c. RI反映氧合障碍的程度
5.4.氧含量
血红蛋白携氧,正常值:1.36ml/g
动脉氧含量(CaO2),正常值:20-22ml/dl或 9-10mmol/L
公式 CaO2=1.36Hb × SaO2+0.003PaO2
Hb为血红蛋白
SaO2为动脉氧饱和度
混合静脉氧含量(CvO2),正常值:CvO214-18ml/dl,或6.25-8.03mmol/L
公式 CaO2=1.36Hb × SvO2+0.003PaO2
SvO2为混合静脉氧饱和度
动脉-静脉氧含量差(C(a –v)O2),正常值:5-6ml/dl
公式 C(a –v)O2 = CaO2-CvO2
肺毛细血管氧含量(CiO2)
公式 CiO2=1.36Hb +0.003PaO2
临床意义:
a. CaO2降低见于缺氧、通气不足、严重贫血中毒性休克、肺本身疾病和损伤、ARDS、心功能不全、心包填塞、严重组织灌注不足、严重贫血、血液严重稀释、变性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血症等。
b. CaO2和CvO2都低或C(a –v)O2在正常范围或变小,提示组织氧摄取正常。如果CaO2低,CvO2高或C(a –v)O2变大,可能的原因是氧离解曲线左移、组织氧摄取障碍、微循环捷径路开放过多等。
5.5. 氧提取率
氧提取率(O2 ext ratio ),正常值: 0.2-0.3
公式: O2 ext ratio =CO × (CaO2-CvO2)/CO-CaO2
CaO2为动脉氧含量
CvO2为静脉氧含量
CO为心输出量
临床意义:
O2 ext ratio降低可能的原因是氧离解曲线左移、组织氧摄取障碍、微循环捷径路开放过多等。
5.6.氧供量
氧供量(DO2),正常值:550-600ml/min/m2
公式DO2 = CaO2 × CI × 10
CaO2为动脉氧含量
CI为心脏指数
临床意义:
DO2降低的原因是低氧血症和低心排。在产生氧供依赖的情况下,尽可能提高DO2才能维持VO2
5.7.氧耗量(VO2)
氧耗量(VO2), 正常值:VO2 180-200ml/min/m2或VO2 3.5ml/min/kg
公式1 VO2 = (CaO2 - CvO2)× CI × 10
公式2 VO2 = V(FiO2 -FeO2)/T
V=呼气量
FiO2=吸入氧浓度
FeO2=呼出氧浓度
T=气体搜集时间
CaO2为动脉氧含量
CvO2为静脉氧含量
CI为心脏指数
临床意义:
a. VO2降低的原因是低氧血症和低心排。在产生氧供依赖的情况下,尽可能提高DO2才能维持VO2
b. 如果组织灌注不足、氧离解曲线左移,VO2降低。
6.呼吸动力学
6.1. 气道压
气道峰压 10-30cmH2O
气道平坦压 5-20cmH2O
临床意义:
气道压增加见于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性梗阻、呼吸道或肺内痰过多。在使用呼吸机者中,还可能存在导管堵塞、扭曲、套囊滑脱、螺纹管梗阻或机器故障、潮气量过大等。
气道压增加时胸内压和肺内压增加;同时还影响静脉回心血量。
气道压降低见于呼吸机或麻醉机系统漏气、衔接脱离、导管周围漏气等
6.2.顺应性
顺应性:肺或胸廓的膨胀性,维持给定肺容量所需的压力
公式1:顺应性=1/R(既弹性阻力)
公式1:顺应性=容积变化/单位压力变化
动态肺顺应性(Cdyn)
Cdyn 60-100ml/cmH2O
公式:Cdyn =VT/(气道峰压-PEEP)
VT为潮气量
PEEP为呼气末正压
静态肺顺应性(Cstat)
Cstat 50-80ml/cmH2O
公式:Cstat =VT/(平坦压-PEEP)
临床意义:
肺顺应性增加见于胸廓限制、肺实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