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电监测
1.心电监测基本原理
在心动周期中,心肌每次收缩之前,必先产生电激动,电流传布全身,在身体表面产生不同的电位,因电流强弱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,各处电位也不断变动。监护仪或心电图机把这种变化着的电位连续描记成曲线就是心电图。
心脏电冲动产生于窦房结,扩散至心房,其中有冲动传至房室结,继续传至心室肌的浦肯野纤维,称为传动系统。冲动传递和扩散的过程中,心肌发生除极和复极,其电位变化被描记,称心电图(ECG)。依次命名为P波、P-R间期、QRS波群、Q-T间期、S-T段和T波。
心电监测可监测和分析判断心率、心律,了解心肌供血及心脏疾病等。关于心率的监测和意义见“心率监测”。
2.监测步骤
电极安放位置
标准监护仪用5导联线,可获得Ⅰ、Ⅱ、Ⅲ、aVR、aVL aVF和V导联(v1-V6)的心电图。
在图示部位用酒精脱脂,贴上一次用电极片,根据颜色或字母指示,连接导联线及监护仪。
肢体导联连接方法:
胸导联放置部位
监测心律为主时可用3导联线监护仪,连接方式为红色-右前肢、黄色-左前肢和黑色-右后肢(地线)(也有白(左上),黑(右上),红(右下)),可获得Ⅰ、Ⅱ、Ⅲ导联心电图。
屏幕显示
监护仪默认在第一通道显示Ⅱ导联,在第二通道显示V导联心电波形,标准电压为1mv,行速为25mm/s,也可自行设置。这与心电图机描记的一致,标准电压为1mv,纸速为25mm/s的情况下,小方格的高度代表0.1mv,长度代表0.04s。如果特别需要,对其他导联观察和分析,可用“心电全导”模式或其他通道显示其他导联的波形。
心电全导模式:
心电监护中,显示连续波形和数值。在标准界面下,选择三导联时,显示一道ECG波形,选择五导联时,显示两道ECG波形,如下图所示:
在ECG的波形上方有5个屏幕热键:
1— 通道1的导联(首导联)
选择通道1的导联名称:
◆ 当采用3导时,可选导联有Ⅰ、Ⅱ、Ⅲ;
◆ 当采用5导时,可选导联有Ⅰ、Ⅱ、Ⅲ、AVR、AVL、AVF、Ⅴ。
2— 通道1的波形增益
用于调节通道1的ECG波形的波幅大小,可选项有:×0.25、×0.5、×1、×2、自动;选择“自动”时,由监护仪自动调节增益。在各道心电波形左侧给出了1毫伏的标尺。波形的幅度过高或过低时,调整增益。
3— 滤波方式
通过滤波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波形,滤波方式有以下三个选项:
◆ 诊断:显示未经过滤的ECG波形;
◆ 监护:过滤可能导致假报警的伪差;
◆ 手术:减小来自电刀等设备的伪差与干扰。
滤波方式同时作用于两个通道,但只在第一道ECG波形上方显示。
4— 通道2的导联(次导联)
选择通道2的导联名称,与通道1相同。
5— 通道2的波形增益
选择通道2的ECG波形的波幅大小、名称,与通道1相同。
在右侧栏显示心率值,ST1、ST2、室性早搏等值,5秒更新1次。这里还显示心率的报警限,即超过某值或低于某值时,具有声效和视觉(闪烁)报警。报警发生时需立即寻找原因并处理。报警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,上限设置为高于当前值20%左右,下限设置为低于当前值20%左右。范围太小,报警频繁。ST1、ST2等值也可设报警。
此外,PACE(起搏指示)默认关闭状态,对心脏起搏者需打开,仪器检测到起搏信号时,在ECG波形的上方将显示“¹”标记。
心跳音可以调节,也可关闭。
注意!这里显示的是心率,在有创压和SpO2监测时也有脉率显示,后二者称为脉搏,通常情况下,三者一致,但当有房颤、早搏、心包填塞等情况下,三者不一致,脉搏率往往少于心率。如下图,SpO2未监测心脏的早搏。
干扰是最常见的,虽然通过机器的技术手段部分解决,目前监护仪都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,但心电信号是一种相对微弱信号,容易受外界干扰,有些类型的干扰极难克服,如:患者活动引起的干扰、肌肉震颤引起的肌电干扰、高频电刀等设备的干扰以及地线无效等。针对原因处理。
电极片或导联线接触不良、脱落或使用时间长,重新粘帖或更换;
导联线接错通常出现难以解释的波形,检查和纠正;
波形高或低振幅时可减低或增加电压。
3.参照“正常人心电图数据”、“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”和“心律失常图例”